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托雷多


托雷多
(Toledo)位於馬德里南方,是一座屹立於500多公尺山丘上的古城。
西元前
192年羅馬人佔領此地、西元527年西哥特人選托雷多為首都,
711年托雷多又被阿拉伯人攻陷,直到1085年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收復,
托雷多便成為卡斯蒂亞王國首府與全國宗教中心。

後來費利佩二世(Felipe II)於1561遷都馬德里,托雷多才逐漸沒落。


托雷多歷經多種族與數個王朝的統治,
基督教、回教與猶太教的文化特質在此兼容並蓄,
因此許多地方仍能見到各式宗教古建築,
如猶太教會的「聖母昇天教堂」與「聖母瑪利亞教堂」、
天主教的「國王聖胡安教堂」、「聖多美教堂」、
以及名聞遐邇的「托雷多大教堂」。
聯合國於1986年將托雷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太加斯河(Rio Tajo)環抱托雷多,
古城聯外之聖馬丁橋(Puenta De San Martin),
全長40公尺,
其中27公尺跨越太加斯河, 
其拱門設計橋身為特色,
矗立橋上遠眺周圍城堡外墎,
彷彿置身於中古世紀。

托雷多古城區內街道迂迴且巷道窄小,
猶如迷宮般,外地人極容易迷路,
但四通八達小巷卻可以通往其他景點,
如「阿卡薩城堡」、「蘇克德貝爾廣場」、
以及「聖十字美術館」等。




托雷多最獨一無二的特產便是鐵甲武士裝備,以及許多商店中展示的華麗複雜花紋的各式刀劍,無論是西洋劍、武士刀或是阿拉伯彎刀皆一應俱全。

四星級的「阿方索六世」古堡飯店,內部以卡斯蒂利亞風格裝潢,走進地下室彷彿走進了國王的堡壘基地,石砌的牆、木頭雕花的桌椅、還有隨伺在旁的盔甲武士,讓人做了一場圓桌武士的美夢。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穆特小提琴獨奏會

 安-蘇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今年為台灣與亞洲樂迷準備了三個橫跨不同樂派時期的奏鳴曲,同樣與老搭檔藍伯特‧歐吉斯(Lambert Orkis)合作演出,而近年來常在台北演出的她,笑說「進國家音樂廳就像回到家一樣熟悉」。

穆特以一襲合身的湖水藍、人魚裙襬晚禮服擄獲台下所有目光。第一首演出德布西晚年創作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穆特生動地補捉出曲子的線條,彷彿將原本帶有些許朦朧糢糊感的光影,畫上了深顏色的邊框,使整首曲子立刻變得立體起來,而穆特的詮釋是我聽過最有「意思」、最有自信與個性的版本,且泛音與顫音拉得美極了。

2011穆特來台演出服裝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是孟德爾頌約30歲時所寫下的作品,穆特演奏出流暢並帶有夢幻詩意的氣質,但不刻意突顯陰柔的性格,猶如春之朝陽,予人明亮清朗卻不刺眼的風光。

下半場首先登場的是莫札特《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54》,相較於之前的兩首曲子,穆特拉奏的莫札特音色又不太一樣了,比較像是回到印象中,尤其是唱片錄音中所熟悉的穆特音色,記得穆特使用的琴是史特拉底瓦里,而略帶鼻音、女性溫柔特質,也呈現出穆特細膩的情感面向。

壓軸的是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穆特以「極自由」的速度掌控著琴弓,時而狂野、時而溫馴,而歐吉斯則是亦步亦趨緊跟在後,尤其穆特將最後的吉普賽舞曲拉得快如法拉利,相信當時很多人都為老歐吉斯擔心了一下吧!


Anne-Sophie Mutter & Lambert Orkis
四首安可曲中,穆特還特地讓歐吉斯「發聲」,比如穆特先說 Jascha Heifetz (海飛茲)改編自蓋 George Gershwin (蓋希文)《Porgy and Bess(波吉與貝絲)》的作品,再由歐吉斯大聲說出 《It Ain't Necessarily So (大可不必如此)》的曲名,以及穆特先說布拉姆斯《Hungarian Dance(匈牙利舞曲)》,再由歐吉斯接力說出 No.5 與 No.2,而兩人充滿幽默與默契的表情與對答,也惹得聽眾們哄堂大笑。

這對合作多年的音樂夥伴,在台上不僅充份享受彼此互相激盪出的音樂靈感與火花,更樂於將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直接回饋給台下的聽眾,因此我們能看到穆特自然貼心地將歐吉斯燕尾服衣襬仔細拉好、或是兩人邊走上台邊聊天,在演奏中歐吉斯更以豐富的眼神、手勢與表情來回應穆特的音樂。穆特曾說:「把演奏,視為一種『創作』的美好過程」,而歐吉斯就是那雙全心全意支持穆特創作的推手。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希拉蕊‧韓與英國室內管弦樂團

兩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的小提琴家希拉蕊‧韓(Hilary Hahn),西元1979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看過希拉蕊‧韓的人通常會對她穠纖合度的身材,以及猶如學生般清純的氣質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獨奏家常以亮麗合身的禮服展現於舞台燈光下,更襯托出希拉蕊‧韓純真浪漫的青春氣息,此次來台演出她穿了一襲豔黃色的低胸晚禮服,而微微圓蓬的下裙擺,讓矗立於台上她既像可愛的洋娃娃,也似降臨人間的春天女神。

希拉蕊‧韓年紀雖輕,但已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唱片錄音,尤其她17歲時所錄製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集,更讓人驚豔於她成熟的技巧與天才型的音樂直覺。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希拉蕊‧韓此次與「英國室內管弦樂團」來台合作演出莫札特著名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此曲又暱稱為「土耳其」,因其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帶有當時宮廷與民間所流行的土耳其風格的異國旋律情調而得名,由希拉蕊‧韓來詮釋,恰能反映出她個性的單純,並對照出音樂神童的赤子之心。

還記得兩年前希拉蕊‧韓來台演出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那時有些聽不太習慣她的詮釋,總覺得以她的天真與稚嫩較無法理解布拉姆斯的複雜與世故,但昨晚當純粹無雜質的琴音飄揚於音樂廳中,真的能碰觸到靈魂最渴望單純的那一面,使人暫時忘卻俗世一切,僅有的只是對音樂純然的沉浸與喜樂。希拉蕊‧韓彷彿是莫札特的化身,愉悅地訴說著音樂的美好,也好像看到了天使正在拉琴,撫慰著人世間苦悶的心靈,我想唯有對音樂毫無雜念的心智,才能演奏出如此乾淨的聲音,也唯有對音樂的堅持,才能擁有出如此精粹的藝術性。

英國室內管弦樂團(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在上半場帶來了海頓《第44號交響曲「悼念」》、以及下半場德弗札克的《夜曲》與《弦樂小夜曲》,讓喜愛弦樂的聽眾大為過癮。「英國室內管弦樂團」的前身為1948年所創立的 Goldsbrough Orchestra,改名 ECO 後的首任指揮為鼎鼎大名的英國作曲家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因此 ECO 也常是布列頓作品首演的演出樂團。此次在樂團首席兼指揮 Stepanie Gonley 的帶領下,無人指揮也能展現出團員間絕佳的默契,既是成功的主角也是完美的配角。

延伸閱讀:希拉蕊‧韓獨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