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在西元1790年寫下了歌曲《聰明的貴賓狗(Der schlaue und dienstfertige Pudel)》,據說是接受一名為愛苦惱的少女所委託創作的。 (音樂請聽:海頓《聰明的貴賓狗》)
海頓在擔任艾斯特哈吉(Esterhazy)侯爵的宮廷樂長時,有一天收到一封裝著金幣的信,信裏附上題名為「聰明的貴賓狗」的歌詞,要求海頓能將歌詞譜曲。少女在信中介紹自己是一名陸軍上尉的女兒,愛上了父親的軍官部下,希望能嫁給他,但這位軍官整個心全被一隻貴賓狗所佔據,對她不理不睬,於是少女想了一個主意,她認為如果自己能寫一首讚美貴賓狗的詩,並請知名作曲家海頓來譜曲,然後自己在那名軍官面前高歌一曲,那麼一定可以得到他的心。
![]() |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
為何貴賓狗一去未回呢,原來是軍官將銀幣藏在草叢後,一名木匠正好經過,他看見草叢中的銀幣便拾起放進褲子口袋,貴賓狗在找尋中,憑著靈敏的嗅覺跟蹤到木匠家,而木匠見貴賓狗十分可愛便收留牠,直到半夜,木匠喝醉後脫去衣褲上床就寢,貴賓狗便咬著木匠的褲子一路跑回家,但這時天已將明。
海頓看完信後覺得十分有趣,便立即著手譜曲,之後將樂譜與少女給的金幣一同放進信封中並附上紙條:「這麼少的酬勞令我無法作曲,所以我退回原款,請妳寄親手縫製的吊襪帶給我吧」。之後少女將吊襪帶與謝卡寄給海頓,並寫道:「我的性命垂危,若兩個星期後未收到我的喜帖,那麼我可能已不在人世」。然而兩個星期過後,海頓卻沒有收到少女的喜帖。
而曾與海頓有師生情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早了老師幾年,率先在1787年寫下《為死去的貴賓狗所寫的悲歌(Elegie auf den Tod eines Pudels)》的歌曲,描寫貴賓狗生前為主人帶來的忠誠友情與快樂,如今成為美好回憶。
最有名的狗狗古典音樂,莫過於波蘭作曲家蕭邦(Frederick Chopin, 1810-1849)於1846~1847年所創作的《小狗圓舞曲(Minute Waltz)》,當年蕭邦與情人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移居於馬約卡島(Mallorca)時養了一隻小貴賓狗,有一天,蕭邦看到小狗為了追自己的尾巴,不停地在原地轉圈圈,由於小狗的模樣十分逗趣可愛,因此觸發蕭邦靈感而寫下這首鋼琴小品。
另一首與狗狗有關的小曲子《Walking the Dog(蹓狗去)》,是美國作曲家蓋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 )於1937年為電影《Shall We Dance》所寫的一首配樂,描寫狗狗慢步登上豪華郵輪的悠閒場景,曲子輕鬆愜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蹓狗的快樂時光。
聽完了這麼多的狗狗音樂,真是羨慕狗兒們的好狗運,拜偉大音樂家之賜,讓這些狗狗音樂與故事就這麼一直流傳下去。
延伸閱讀:貓咪狂想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