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首先由選自作曲家劉長遠《龍耀東方》中的〈茉莉花開(Blossom of Jasmine Flowers)〉樂曲揭開序幕,在高亢歡樂的樂曲架構下,不僅用到了定音鼓等18個大小不一的國樂鼓與西樂鼓,也加入了馬林巴琴(Marimba)和顫音琴(Vibraphone),巧妙借用西方打擊樂器,妝點出騰龍民族的活潑神韻,並在樂曲近尾聲處引用了中國民謠《茉莉花》的主題旋律,帶來陣陣清新的芬芳,而這也是來自民間的精神力量。
![]() |
李哲藝 |
將冼星海所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改編為《黃河(Yellow River)》鋼琴協奏曲,一直以來大多是以殷承宗等人所改編的版本來呈現,但使用的是鋼琴與古典交響樂團的編制,此次NCO演出劉文金改編給國樂團的伴奏版本,也試圖突破國樂交響化後器樂聲部平衡的問題,再加上樂團與鋼琴主奏的實際「融合度」,形成此次演出特別的亮點。嚴俊傑彈奏出黃河泱泱的奔騰氣勢,以及中國文化與民族堅毅的深沉情感,其表現可圈可點。但值得一提的是,最後嚴俊傑也以改編過後的鄧雨賢《望春風》作為獨奏安可曲,此曲在嚴俊傑的手指下,聽起來既像是從遙遠國度隱約傳來的幻想中樂音,也像是從音樂盒傳出的俏皮琴聲,一會兒鋼琴從高音弱音聲部跳到了中低音音域,更將你突然間從幻夢中拉回現實,而鋼琴是留聲機也是時光機,聽眾乘著琴音的翅膀,展開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時空之旅。
![]() |
臺灣國樂團(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Taiwan, NCO) |
音樂會下半場首先帶來的是劉星的《一月(January)》與《四月(April)》,這是由彈撥合奏的樂曲,帶有些許的小清新與現代風格。作曲家本人也曾說:「《一月》裏那種長氣息的旋律是我非常喜歡的,尤其是由彈撥樂來演奏,有一種閃爍的動感」。的確,聽著《一月》的旋律,彷彿看到了滿天的星星,閃在腦海中,也閃在心底,對比著《四月》的快板節奏,另有一種「慢活」的情趣。而《四月》則是由揚琴奏出動感的主題,並在樂曲結尾運用了琵琶的「推絃」技巧,來來回回聽起來就像是撒嬌的情緒般,帶有幾許趣味性與人性。
金湘寫於1986年的《塔克拉瑪干掠影(A Glimpse of Taklamakan)》,原是應「中國中央民族樂團」之邀而創作,描寫位於新疆南麓中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而「塔克拉瑪干」維吾爾族語即「進去就出不來」之意,金湘曾多次到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十分了解此處之地理環境,並藉新疆音樂為素材描繪出〈漠原〉、〈漠樓〉、〈漠舟〉與〈漠洲〉等四個樂段,其中廣泛運用調性、轉調與配器等手法,形成色彩絢麗之大型民族管弦音樂之創作。
最後的安可曲就在陳澄雄的指揮詮釋下,原本寫給鋼琴獨奏的兩首作品,即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夢幻曲(Traumerei)》與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的《離別曲(Etude, Op.10-3)》在國樂團的演奏下,表現出極為夢幻的氛圍,那是樂團整體在極度柔和的弱音控制下,顯示出無比的溫柔與充滿愛意的渲染力,當場也融化了聽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