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馬友友絲路之旅

馬友友的「絲路之旅」並非向古代的絲綢之路致敬,或是拷貝古絲路的文化象徵或意涵,其實指的是當代音樂的絲路之旅,且是現在與未來進行式。



音樂會在韓國的杖鼓聲中揭開序幕,杖鼓類似中國東北或北方的腰鼓,將鼓繫於腰間來演奏,十分方便行走或是舞蹈,因此跳的步伐也非常類似中國北方的石板腰鼓。在隆隆鼓聲後,日本尺八、中國巴烏、高音笙與琵琶陸續加入,與小提琴、馬友友的大提琴、低音提琴與伊朗的卡曼賈琴自然地融合成一首又一首風格強烈的曲子。

Kayhan Kalhor
卡曼賈琴的音色飄邈,有些類似二胡,卻又比二胡厚實,少了幾分吊嗓的鼻音,讓人回味無窮。卡曼賈琴(Kamanja(h)/Kamanchen)原文中的 ' ka ' 是「小」的意思,' man ' 則代表「弓」,原是流傳於西亞一種非常古老的弓弦樂器,與艾捷克琴(Eijieke)應為同一家族,據說起源來自伊朗。卡曼賈的共鳴箱為椰子殼或木頭所製,並蒙上皮膜,較常見的有四條弦,但喀什米爾與土耳其的卡曼賈則另有一組共鳴弦。卡曼賈與大提琴一樣,皆有琴腳支撐,演奏者可將把琴置於膝上或地上演奏,持弓的姿勢則與二胡類似。許多學者認為卡曼賈很有可能是維奧爾琴(viol),也就是提琴家族的祖先。

音樂會結合歌唱、朗頌詩歌與類似繞口令等表演形式,而下半場由吳蠻擔綱琵琶獨奏,一曲《陽春白雪》在速度與意境上更多了幾分自由,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吹巴烏與笙的吳彤、尺八的梅崎康次郎,以及演奏卡曼賈的卡漢‧卡勒(Kayhan Kalhor),他們皆是箇中高手,但若是衝著馬友友而來,肯定免不了有些小小的失望了。


絲路之旅不僅是各種民族音樂的揉合,也是混搭音樂的潮流思維,在音樂的國度中,不分古代還是現代樂器,更不分來自哪個領域或是國度,只要理念一致,想法契合,各種音樂、樂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皆可自由自在、融洽地合奏,共同營造音樂的烏托邦氣氛,並邀請聽眾在其中神遊與冥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