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塞維亞與聖母寶座大教堂

「未拜訪過塞維亞,你不會知道什麼是美。」(西班牙古諺)

塞維亞(Sevilla)為西班牙第四大城,
是哥倫布航海時代的重要港口,
所以也稱為哥倫布之城,
自古以來也是回教首都,
長期深受伊斯蘭世界影響,
逐漸發展出獨特區域的文化。
塞維亞也是安達魯西亞區首府,
而安達魯西亞在阿拉伯語即為「天堂」之意。

塞維亞大教堂原名為「聖母寶座大教堂」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
原是一座清真寺,於西元1198年完成,
1248年改為天主教堂,
1401至1568年再改建成現在的大教堂。
塞維亞大教堂在原有的回教建築基礎上,
混合了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
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教堂,
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並列為世界三大教堂,
1987年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塞維亞大教堂主殿高約42米,
主祭堂中以浮雕來呈現耶穌一生的36場景故事,
而巴洛克式的管風琴既壯觀又華麗。

大教堂中還保留了舊清真寺的遺跡「橘園」,
如今在橘園仍可看到淨身用的水道與水槽。

而「希拉爾達塔」(Giralda)是由古羅馬石所建造,
阿拉伯人在塔樓加建回教風格的網狀裝飾與多拱的馬蹄形窗戶,
之後基督教徒又加建了文藝復興風格的鐘塔,
塔樓有斜坡以便宣禮員騎馬至塔頂,
站於塔頂便可將教堂四周景觀一覽無遺。
哥倫布靈柩也於1898年由巴西遷回教堂,為了表彰他發現新大陸的功勞,
特別打鑄西班牙四個國王的像,置於四隅抬著他的寢棺。



塞維亞也是歌劇《卡門》、《塞維亞理髮師》、《命運之力》、
《費黛里奧》、《唐•喬望尼》以及《費加洛的婚禮》的故事背景。
而卡門所工作的煙草工廠,現在是塞維亞大學(Universidad de Sevilla)法學部。
這座舊皇家菸草工廠建於18世紀,
也是歐洲第一座的香煙工廠(La Antigua Fabrica de Tabacos)

塞維亞也擁有聞名於世的嘉年華活動,
其中最熱鬧的是聖週(Semann Senta)
與四月的春祭(Feria de Abril),
由於此地是佛朗明哥的發源地之一,
春祭時大街小巷中,
皆可看見男女老少穿著華麗鮮豔的佛朗明哥舞衣盡情狂舞,
宣示著春天的降臨。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九族文化村與清境二日遊

九族文化村


車子經過日月潭,在山路水邊一再轉彎,我也尋覓著日月潭特別之美,思忖為何陸客如此偏愛此,轉瞬間已到了空中纜車區,其實我們的目的地是山另一邊的九族文化村。


記不得幾年前曾來過這兒,也許是國中或是高中的畢業旅行吧,舊地重遊中隱約回憶起美麗的歐式宮廷花園,但原住民文化區以及遊樂園區已改變太多。漫步於用心規劃的原住民文化區,感受中南部人細心與努力的文化氛圍,各族園區真的整理得非常特別與美麗,不惜重金砸下的成果不僅讓我詫異,更直覺這彷彿不是台灣人的作風,但很高興我們做了有質感、具美感、重文化的美事。 



清境牧場

幾年前造訪清境也是冬天,那時天候十分差,到處都是濃霧,也沒什麼遊客,因此沒見到什麼綿羊或綿羊脫衣秀,此次來卻擁抱著美麗的湛藍天空,羊群活動的草地也一覽無遺,這兒的羊似乎不怕人,黃黃捲捲的羊毛摸起來其實粗粗的,且十分濃密與厚重,我想像羊兒負著如此重的大衣奔跑於草地中,所以人們幫牠們「脫衣服」似乎也非殘忍之事。


來自澳洲的台灣女婿,幽默精采地表演了趕綿羊、快速脫衣秀,現場數以千計的遊客自在地或躺或坐在草地上,大家的心情是放鬆快樂的,冬日難得的藍空,彷彿是每個人臉上清朗的笑容。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NSO與王健

這幾年來NSO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企劃,以及邀請國際知名指揮與音樂家合作來提昇樂團的水準,聽眾都可以感受到NSO想要擺脫以往刻板印象的強列企圖心,而這幾年聽下來,卻也發現NSO始終沒有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熱情」。

當呂紹嘉的雙手一下,刺耳與不整齊的銅管聲部,加深了我的憂慮。上半場的西貝流士《波赫拉的女兒》、巴爾托克《為弦樂、鋼片琴與打擊樂所寫的音樂》,也許對國內的聽眾來說較為陌生,但樂團各聲部的分崩離析卻可能是許多聽眾都能感覺出來,當晚NSO彷彿是一群散沙,各吹各的調,並缺乏自信,應該要出來的拍點,總是要拖一下才會不乾淨地出現,讓人禁不住地懷疑這到底是呂紹嘉還是NSO的問題。

這些年來一直覺得國內幾個大樂團都有一個共通的問題就是缺乏熱情,台上的一群人聽似將音樂演奏出來,可是,就是感覺不到團員的凝聚力與對音樂的熱情,聽眾要的其實並非是完美無暇的演出,而是台上對音樂的尊重與愛情,那是一種氛圍與感染力,常在指揮、獨奏演奏家身上找到,但我們樂團的靈魂卻不知在哪裡,一群各懷心事的演奏家在台上貌合神離,有時甚至於反應都整個拖慢,感覺像是在狀況外,對於台下的聽眾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尊重的。

下半場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是台灣聽眾較為熟悉的作品,但NSO還是冷不防地接連放炮,相較王健賣力的演出,耳朵真的很想自動將樂團消音,只聽獨奏大提琴的部份,大提琴幽幽地將德弗札克的心事傾訴出來,有時如大浪洶湧,有時像喃喃私語,王健大提琴的低音音色有著復古的情緒,彷彿從古老時空穿梭發出的低吟,是一把充滿男性成熟魅力性格的大提琴。

在王健中肯且樸實的詮釋下,感受到屬於這位演奏家自己風格的德弗札克,沒有過多花俏的炫技與錦上添花的情緒渲染,一如作曲家當年堅決反對大提琴家韋漢(Hanuš Wihan, 1855-1920)想要加入的裝飾奏般,樂曲本身的整體性與情感,早已足夠。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苗栗演出行旅

頭份國小
頭份的太陽鼓舞了我們演出的情緒,豔陽高照下的早晨,我們拖著笨重的行李與樂器,引頸期盼地魚貫進入禮堂,迎接我們的是頭份國小國樂團,整齊劃一高素質的演出水準,引起我強烈地好奇心,原來他們是比賽常勝軍,不僅有著極佳的紀律,在詮釋《金蛇狂舞》與《將軍令》時的氣勢與精準度,更讓大人們眼界大開,但有趣的是演奏弱音時,所有聲部的小朋友頭都不約而同低了下來,待恢復強音時又一起抬頭,彷彿是一群訓練有素的演奏機器人,雖然演得賣力、水準一極棒,但可惜的是我沒看到他們的笑容。受到小學生激勵的我們,演出更絲毫不敢大意,我望向旁邊幾扇大玻璃窗,窗外豔陽依然閃耀,赫然發現自己從未在早晨正式演出過。

汶水遊客中心

 
雪霸國家公園
一行
40
人下午驅車前往雪霸國家公園內的汶水遊客中心,狂野的藍空映著冬日的墨綠山林,彷彿此時擁有壞情緒是褻瀆自己般,任由放空一切,更忘了早上的演出。大夥看了一場寬尾鳳蝶的生態大戲,仔細聆聽著導覽員細數雪霸境內眾多的挺拔與非凡,穿過厚重的玻璃門後,再度走向陽光時,視線所及群山環抱綠湖,水中鴛鴦自在悠游,晃若人間仙境。

 

汶水國小
穿過了簡單的操場,一群手拿著啦啦隊繩花的小朋友,已經等待我們良久,而兩首勁歌熱舞中,我們不僅感受到這些五官深遂、皮膚黝黑的原住民單純的熱情,而我也第一次感受到被奉為貴賓的心情。主任的簡報讓我明白在這遺世獨立,曾是徐若瑄母校的地方,許多人認真地奉獻出自己,只期盼小朋友的未來,學校也許小而樸實,但該給孩子的教育資源卻不匱乏。

泰安溫泉民宿
傍晚前我們抵達下榻的民宿,趁著太陽未下山前,三五成群地坐在山間涼亭閒聊著,遠處橘紅色的餘暉帶著最後的美麗,涼爽的微風卸下我的輕愁,而坐擁如此山林間,心又能再奢求什麼?晚餐前的搗痲糬活動成了暖身運動,之後苗栗縣長劉政鴻、泰安鄉長與大夥一同享用晚餐,精心安排的佳餚與喝不停的小米酒,讓所有人暫時都變成了原住民同胞,而一整桌的縣政府官員與隨扈,再加上熱絡的氣氛與貴賓級的服務,讓我們一行人一直有著受寵若驚的感覺。晚餐後劉縣長還與我們一起放天燈祈福,由於當天正好是團長的生日,他還特別請幕僚人員臨時買了一個大蛋糕和大家一同慶生(當時我們可是身在深山中啊~),也為當晚合唱出最歡喜的音符,此時大家的情緒也HIGH到最高點,就好像過新年般。

起了個大清早,等待早餐前和蜜袋鼯兄妹玩了起來,心如在晨光與紫紅色花叢間,悠悠吹起笛韻,清亮的樂音迴響於泰安山林間,我的心也微笑起來,突然間我想起好像已記不得任何台北的煩憂,所有的思緒是清徹也是輕盈的。




客家大院

與昨天同樣開心的太陽,我們在客家大院傳統建築前的廣場,露天演出了一場,耀眼的陽光得戴上太陽眼鏡才看得到譜,也讓我擔心一直曬到太陽的大提琴,雖然開放的空間讓獨奏樂器聲音變小,樂團各聲部跟得很辛苦,但還是順利演出完畢。結束後參觀了客家大院各處,感受客家大縣對於文化傳承的努力。


大興善寺

午膳於寺內享用平安麵,四方善男信女皆可免費食取,並附有自由點選的四、五樣青菜,也是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原則是絕不可浪費分毫,收碗處有熱水壺給予食客沖碗,提醒碗內不容許留有任何殘渣。


三義木雕博物館
三義的木雕享譽世界,我們參觀了日式極簡風格打造的博物館,在解說員的詳細說明下,了解木雕的不同面像與表現,大塊文章的重氣勢、細膩風的重局部細節、禪風的重意境、現代風則表現抽象性格,相較於博物館外市集所販售的實用主義,走馬看花的三義其實應該有更多的面貌與內涵,也許等待下次繼續發掘吧。

對了,苗栗最讓人難忘的還有特產甜柿,美麗的橘紅色外皮與甜美的滋味,正如苗栗熱情的太陽、人們與這兒的好山好水。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哥多華

哥多華(Córdoba)位於安達魯西亞,
西元八世紀時十分繁榮,
摩爾人曾於城中建立約三百座清真寺,
最著名為僅次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Mezquita),
約可容納二萬多人,
並於十四世紀時改建為天主教教堂,
且保留原本部份伊斯蘭建築風貌,
十六世紀完工時,
成為融合回教與天主教風格的奇特教堂。

清真寺內最特別的是紅白相間的拱型門柱,
層層疊疊交錯約850個,
猶如柱子森林般帶給人童話世界的奇異感受,
而玫瑰色大理石牆上,
嵌著色彩斑斕的巨大聖經璧畫,
並於雕飾上貼著金箔,
其繁複設計也是西班牙境內教堂一貫特色。




















哥多華另一著名景點為百花巷( Calle de las flores ),住宅區中白色的牆上,掛滿了花花草草盆栽,不僅將城市點綴得生意盎然,行人在牆間小道中閒逛更多了份詩情畫意。


在哥多華最難忘的是偷閒中,亂鑽於小巷小弄之間,找到了一家很特別且價錢不貴的小餐館,吃到了道地的海鮮飯,而旁邊不遠處便是哥多華大清真寺,路上有一名男子邊走邊彈著吉它,雖然彈得並不好,卻讓空氣瀰漫著一股悠閒古樸的氣氛,也讓我們的午餐心情特別輕鬆。




午餐後於街上亂逛時不僅看到了一些很特別的商品店,還去吃了很多口味的冰淇淋,充分體會為何西班牙人愛哥多華單純之美更勝於塞維亞。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阿胥肯納吉父子

  瘦高的身材,雪白的頭髮,小時候的記憶突然爬上心頭,在那個CD尚未出現的年代,錄音帶曾是許多人寂寞心靈的慰藉,而DECCA的明星藝人弗拉基米爾‧阿胥肯納吉也曾陪伴我成長的歲月,後來他將鋼琴換成指揮台,依然海闊天空,如今他帶著兒子沃夫卡‧阿胥肯納吉一同來台演出,彷彿和父親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臉孔與身材,父子倆的雙鋼琴也擁有絕佳默契。

近來聽了幾場演奏家不同於以往風格的音樂會,感受藝術家勇於突破自我的決心,但阿胥肯納吉一如兒時記憶中的琴音出現時,我反而鬆了一口氣,安心地細細品味這位藹藹長者的成熟韻味,平穩明亮的音色不過份搶眼,恰如其份地掌控著黑白琴鍵,而對面的小阿胥肯納吉則是謹慎地跟著父親的步伐,有時彈奏出亮麗的主奏聲部,絲毫不輸父親的自信與沉穩,父子倆不僅同樣認真地對待音樂,而聽眾也能感受到台上彼此相互尊重、惺惺相惜的心靈交流。

上半場浦朗克的《雙鋼琴奏鳴曲》、史克里亞賓的《雙鋼琴幻想曲》以及由小阿胥肯納吉所改編的包羅定《韃靼舞曲》(選自「伊果王子」),帶領聽眾進入奇幻的感官之旅,而下半場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則充滿童話王國色彩,聽眾很容易跟隨曲中的副題來想像各個故事內容。而特別的是阿胥肯納吉父子選了德布西生前從未發表的作品《林達拉哈》來延續整場音樂會的主題,《林達拉哈》描寫的是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中的一座美麗花園,實驗色彩遠勝於印象主義風格。最後,拉威爾《圓舞曲》以爵士節奏現身,在充滿不和諧音程的狂亂與迷離中讓偌大的宮廷舞廳絕無冷場,也為整場音樂會舞出最完美的結局。

每彈完一首曲子,阿胥肯納吉必定一再地鞠躬再鞠躬,謙虛地接受聽眾的掌聲與歡呼,而接過獻花後,台上隨即掉了一紙小卡,阿胥肯納吉頑皮地撿起來貼在自己西裝的右領口上,彈安可曲時又把它拿下放在鋼琴譜架旁,充滿童心地以滿臉的笑容與台下的聽眾互動,也讓人見識到這位謙謙長者的親和力與魅力。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

Denis Matsuev
當年在俄羅斯政局動盪不安下,拉赫曼尼諾夫因赴美演出而創作出《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首被譽為世界上最難彈奏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一向是所有鋼琴家的終極挑戰。而頂著第11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光環的丹尼斯‧馬祖耶夫,與身高200公分的拉赫曼尼諾夫一樣身材魁梧,一雙厚實的手掌從容不迫地駕馭著整台鋼琴,每根手指遊刃有餘,只是曲子進行的速度,若對照作曲家親自留下的錄音版本,則給人一種截然不同的新鮮感。

Yuri Temirkanov
尤里‧泰密卡諾夫這次想要表現的是優雅閒適的風格,刻意將曲子們的速度都放得很慢、很慢,多了許多聽眾平常不易發現的細節,卻也暴露了樂團的缺點,各聲部拍點的默契不足,讓整場音樂會顯得十分不流暢,而聖彼得堡愛樂一向強到不行的銅管,也出現了許多讓人詫異的失誤,但樂團平時的雄厚實力,偶爾還是會像北極熊伸出熊掌般,冷不防地重重地給你一擊,適時來個俄式的熱情如火,便把你電得七葷八素地,要你跟隨他們下十八層地獄,你都會立刻縱身跳進去。

西班牙的熱情是單純直接的,像是有著透明水彩的明亮度,與台灣人的性格十分接近,但俄式的熱情卻像是油畫顏料,表面上厚重冷酷,但骨子裏卻濃烈地像伏特加酒,若沒有喝上一口,永遠不會知道後勁有多強,那種熱度是破表的、深不見底的,讓人無法保持理智與清醒,且會點燃自己內心都不知道的熱情,跟隨他們上天堂下地獄皆義無反顧。

拉赫曼尼諾夫也是外冷內熱的人,嚴肅的神情下擁有著炙烈的熱情,在他的音樂中皆可一聽究竟,這也是為何拉赫曼尼諾夫如此深受現代大眾市場青睞的原因之一,他的音樂有著淺顯易懂的浪漫,卻也兼具深刻的情感歷練,但馬祖耶夫詮釋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有時卻顯得圓滑與俏皮,展現多一點的幽默氣質。最後馬祖耶夫彈了李亞道夫的《音樂盒》作為安可曲,這首小小的可愛音樂,充滿了童心與些許的異國風味,緩和了拉氏音樂濃鬱的氛圍。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曾擔任過海軍軍官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熟悉大海的一切,也常將波濤洶湧幻化成音符,而《天方夜譚》即由著名小說「1001夜」為靈感所創作,以〈海與辛巴達之船〉為開場,獨奏小提琴便是雪赫拉莎德的化身,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的奇異故事。曾被愛人背叛的蘇丹王,從此不再相信女人與愛情,但聰明的新娘雪赫拉莎德,卻藉由每晚說故事讓蘇丹王逐漸放下防心,最後以愛軟化了蘇丹王殘酷的心。此曲在泰密卡夫的詮釋下結構顯得較為鬆散,速度放慢其實不是問題,樂團沒有調適好才是關鍵所在,熟悉的作品若速度加快演奏比較容易,但速度放慢反而比較難詮釋,樂團各聲部速度很容易不整齊,更遑論休止與呼吸更細節的東西了,聖彼得堡愛樂也出現此問題,但有時樂段突然加快,樂團卻又十分整齊劃一,恢復到記憶中的那個世界一流水準的樂團應有的表現。

當晚的安可曲泰密卡諾夫挑了非俄系的作曲家艾爾加,而一首《愛的禮讚》同樣速度放得慢又慢,充滿了濃濃的宮庭沙龍風,讓我想起了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前一晚在花蓮的戶外演出,希望他們能多來台灣各地方看看,讓台灣各地的樂迷都能有機會一睹俄羅斯最古老樂團的風采與實力。

延伸閱讀:聖彼得堡愛樂─拉赫曼尼諾夫之夜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Life in 435

曾在板橋「 435 藝文特區」工作了一段時間,非常喜歡這兒優美的環境。

435 的風景很美、很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每天早晨迎接我上班的大樹昂然挺立,而樹下很有朝氣的爺爺奶奶們,以充滿活力的舞蹈,開始他們的一天。草叢中兩隻老是不將人放在眼裏的怪鳥,也總是悠哉地尋覓著泥土裏的食物。

435 擁有非常罕見的圓型圖書館,也常當作是攝影展的有趣展館。而兩座寂寞的白色美人魚雕像,為寂寥的園區激盪著想像力,而從不間斷來去嘻鬧的孩童與拍婚紗的新人,也為 435 的靜謐帶來幾許歡樂氣息。

巍巍聳立的「中正紀念堂」,無論白天晚上看都美麗,廣場前的白砂與噴泉在藍天白雲下,有著乾淨爽朗的歐洲風情,而後面的綠色草坪承載著藝文活動的夢想,許多人在這兒得到歡笑與掌聲,這一切都讓 435 有著訴說不盡的美麗。


「 435 藝文特區」 原本是全縣後備軍人受訓講習的場地,直到退輔會移防後,才讓外人看見它的簡素優雅。其中「中正紀念堂」是難見的五十年代洗石子建築,曾擁有一百零八間的宿舍房,但目前是十幾間長矩形的教室,也是板橋區公所人文課的辦公場地。


「 435 藝文特區」也開放給板橋傑出的藝文團體與駐村藝術家來使用,因此常看見金髮碧眼的國外藝術工作者在園內四處漫遊尋找靈感。


「 435 藝文特區」也設有兒童博物館,內有許多「古早味」的台灣童玩,也是板橋兒童常來遊玩之地,大人也可在這裡回憶童年美好時光。

中正紀念堂


「 435 藝文特區」目前是板橋居民平時休閒的場所以及藝文活動專區,常舉辦不定時的展覽、小型音樂會或戲劇演出甚至是大型的園遊會的活動場地。

夜晚的中正紀念堂

【435藝文特區】
參觀資訊:http://www.banciao.gov.tw/bravo_435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溫煦冬陽

Shlomo Mintz
明茲沉穩溫暖的琴音不疾不徐地盤旋於廳中,
猶如近來冬陽般如此親切,
斜斜地照進心中那畝角落,
我趕緊曬了曬陰霾與憂傷,
發現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正優雅俏皮地向我走來,
並親吻了我的臉頰。

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步伐雖緩慢,
但隨即而來的壯麗與激昂,
卻延續了我的夢想。
沒有深切地懇求過,
便沒有放手的灑脫,
誰說浪漫不存在理性與立場?

想到了西貝流士對小提琴的愛與執著,
布魯赫又何嘗不是?
只是熱情的火花有時只能深深埋藏在那個只有自己知道的角落,
等待懂的人解碼。

我瞇起了雙眼,望向溫煦冬陽,
抖了抖身上的皺巴巴,
靜靜等待陽光的味道。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心亂乎?蛻變乎?

Mikhail Rudy
魯迪一坐下來,
指尖下的史克里亞賓顯得心浮氣躁,
我以為是自己的心緒沒有整理好,
因為四首《練習曲》結束,
我心亂難平,只能重新調整好呼吸,
準備迎接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

而隨興、蠻不在乎的〈漫步〉,
讓我心中的問號多到數不清,
這位在CD錄音中一向中規中矩的鋼琴家,
今天究竟怎麼了???
左手與右手一直相互扞格,
終曲的〈基輔城門〉不僅節奏亂且錯音連連。

下半場的蕭邦《前奏曲》與《馬厝卡舞曲》,
魯迪終於稍稍冷靜下來。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送葬進行曲〉詭異到極點,
右手的甜美與左手節奏的玩世不恭,
讓我腦海中突然浮現扮鬼臉的薩替(Erik Satie)。

我在普羅高菲夫的《三橘之戀》安可曲中終於找到答案,
原來這位鋼琴家已經不想當乖乖牌了!
不要太多的詩情畫意,
渴望多一些的離經叛道。

最後在蕭邦的《雨滴前奏曲》與《第20號夜曲》中,
魯迪恢復了綺麗的音色,
讓我回憶起幾天前一個下著雨的夜晚,
曾擁有過的美好悸動...。

是心亂?還是蛻變?
琴音掩飾不住正在騷動作怪的靈魂,
改變其實是一件好事,
而能窺見藝術家的心事,也饒富趣味。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隆達

隆達(Ronda)為馬拉加(Malaga)省一部分,
位於海拔750公尺的懸崖峭壁上,
是西班牙南部一座古老的山城。
而我們下榻的四星級國營飯店,
是由舊的市政府建築所改建的,
站在陽台上就能俯瞰近90度垂直的峽谷地形,
感覺非常新鮮與刺激,
晚上在黃色的燈光照射下,
也能欣賞到不同壯觀感受。


隆達也是西班牙鬥牛的發源地,
菲立浦五世門
有建於1785年的巴洛克式鬥牛場,
四周以有136根石柱裝飾,
可容納約5000名觀眾,
為瑪丹娜《Take a bow》MV拍攝背景。
漫步於隆達街道巷弄中,
耳裏不時傳來遠處的教堂鐘聲,
讓黃昏的山城更增添幾分靜謐。
斜坡下的「菲立浦五世門」(Pverta de Felipe V),
是連接新、舊城區的交通地標,
也曾被汽車廣告取景而聲名大噪。
隆達之美在遺世獨立中,
同時展現浪漫優雅與危險力量。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晚禱

米勒《晚禱》
遼闊的大地與天際線邊上,遠方隱然矗立的教堂,眼前是低頭虔誠禱告的倆人,地上的農具與馬鈴薯透露著他們的身份,米勒以簡單的構圖與棕、灰藍色調呈現出強烈的氛圍,而畫中的寧靜與和平一如《拾穗》般,紀錄著心靈與大自然交流的美好感動。

米勒曾說:「我在畫晚禱時,腦海中常浮現兒時一家人在田裏耕作的情景,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一定會叫我們停下工作,脫下帽子,虔誠地誦唸晚禱經文」。因此《晚禱》描繪的不只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是人與造物者之間的對話。

猶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贖罪日)也是從黃昏的禱告開始。根據猶太傳統,猶太新年後的第十天,神會決定每個人來年的命運,因此猶太人認為十天的悔罪期可影響神的決定,並向神作出最後的懇求。贖罪可藉由向神懺悔禱告,表示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通常是在黃昏時分朗誦「柯爾尼德拉(Kol Nidre)」禱文,並配合從日落時分開始禁食,直到翌日黃昏。



《柯爾尼德拉(Kol Nidre)》的旋律莊嚴憂鬱,德國作曲家布魯赫也曾經在柏林的猶太合唱協會裏聽到過,而著名的猶太大提琴演奏家,也是布拉姆斯的好友豪斯曼(Robert Hausmann)當時正好邀請布魯赫創作一首大提琴作品,布魯赫便在1880年寫下為大提琴與樂團所作的《晚禱》(Kol Nidrei, Op.47),主旋律就是由這首希伯萊聖歌《Kol Nidrei》加以改編而成,曲子充滿深沉自省的風格,代表人與自己的靈魂以及與上帝之間最謙卑真摯地坦誠面對。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去去小人音樂帖

最近真是連犯小人,所以當然要聽一些充滿正氣的音樂,一來為自己壓壓驚,也順便好好地來勉勵自己一下。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我「去去小人音樂帖」的首選,無論身處任何逆境,一定要有這首音樂來陪伴。當年30歲的貝多芬,正開始要擁抱燦爛的音樂事業,但卻遭逢耳聾殘酷的打擊,但重點的是「人」要以何種 「姿態」來面對命運之神的叩門?是逃避?還是為自己奮戰到底?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貝多芬以毫無畏懼之姿,一心「勒住命運的喉嚨」並回嗆命運,我耳聾又如何,我還是能寫出最棒的音樂,讓世人臣服。因此貝多芬在對抗命運的過程中不僅身段漂亮,更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掌聲,其所有心路歷程皆寫在《命運交響曲》中,磅礡氣勢不僅讓人心受到激勵,並促使人浩然正氣的運行,即使遇到小人,也能心懷不亂,冷靜面對。

而馬勒的《復活交響曲》則藉英雄之死,來探討人的煩惱與存在等問題,每個人的生命皆會終結,「英雄過去的回憶,來自生命中最純潔的陽光」,但小人呢?他們生命結束的那一剎那,會擁有什麼回憶?一時的利益與輸贏對人生而言,真的那麼重要嗎?《復活交響曲》第一樂章一開始的弦樂張力,猶如警世之鐘點醒迷途者,英雄之死會因愛而復活。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是人生失意時可暫時躲避的桃花源,聽維也納美麗的森林正召喚著你,無論有多少委屈與無奈,多少無法言喻的傷痛與挫折,只要走進森林裡,大自然會療癒所有的傷口與負面情緒,讓你卸下一切煩憂,輕鬆自在地回到現實世間,什麼小人,什麼烏七八黑的事情,轉個心念,便不再執著。

當然,我只是個行事低調的凡人,面對小人當道,心中也不免起波瀾,有時正義感一興,就讓我成為攻擊的目標,而這時我需要一些優美浪漫的音樂來陪伴我,讓我在面對醜惡與不公不義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世界並存的美麗與良善。深情款款的戀曲,讓我想起愛情的美好與我有幸認識到一些心中有愛有溫暖的人;而平靜的宗教音樂讓人保有寬容與和平的心緒;震憾的音樂激勵我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別輕易被挫折打敗。其實我所喜愛的各類型音樂中,充斥著人的七情六慾與各種故事,這也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精彩度,沒有在波濤洶湧的大浪中航行,又怎會有征服海洋的喜悅?

遭逢任何一件事後,最後都會(想)擁有貝多芬《合唱交響曲》終樂章「快樂頌」的心情。人生苦短,所以「噢!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唱出快樂的曲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