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聖彼得堡愛樂─拉赫曼尼諾夫之夜

「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成立於西元1882年,當時是俄羅斯的宮廷樂團,專為貴族娛樂演出,為俄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1924年,為了紀念列寧格勒因此更名為「列寧格勒愛樂管絃樂團(Leningrad Philharmonia)」。1938年,由指揮大師穆拉汶斯基(Evgeny Mravinsky, 1903-1988)接掌音樂總監長達半世紀之久,其在位期間不只締造了樂團的厚實基礎與輝煌年代,更將之推向國際舞台,成為世界頂尖樂團之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樂團才更名為「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

Yuri Temirkanov
1988年,穆拉汶斯基逝世,在樂團成員們投票表決下,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 1938-)正式接任「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目前也兼任樂團首席指揮,而泰密卡諾夫在任的二十多年間,適逢俄羅斯政治與經濟的開放改革,因此在國際化的潮流中,也在泰密卡諾夫的積極努力下,創造了「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第二個黃金年代。由於泰密卡諾夫相當推崇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追求旋律優美化以及管絃聲部與和聲的均衡化風格,因此他的指揮詮釋也和大多數俄羅斯傳統指揮家的粗獷風格相當不同,兼具內斂細膩情感與豪邁厚實的音響效果。

Kikimora by Ivan Bilibin
「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已多次來台演出,但此次帶來的是全本俄羅斯音樂,首先登場的是李亞道夫(Anatoly Lyadov or "Liadov", 1855-1914)的交響作品《奇奇魔拉(Kikimora, Op.63)》,這是以民間傳說奇奇魔拉為靈感所創作,此曲於1910年10月在聖彼得堡舉行首演。《奇奇魔拉》的副標題為「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根據作曲家本人的說法,此曲描寫一個名叫奇奇魔拉的怪物精靈,被住在深山裏的魔術師撫養長大,然而魔術師的貓每天都會對著睡在水晶搖籃中的奇奇魔拉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古老故事,但奇奇魔拉要七年才會真正長大,儘管她的頭只有一個頂針那麼大,身體也只有一束稻草那麼寬。長大後的奇奇魔拉表面上從清晨到黃昏都一直紡著亞麻線紗,但腦海中卻不停地醞釀著如何對付世界的邪惡計畫,至於奇奇魔拉會如何顛覆人類世界呢,那就請聽眾們自行想像吧。《奇奇魔拉》由緩慢寧靜的序奏開始,曲中英國管的獨奏彷彿就是那隻說故事的貓,而鋼片琴則象徵著奇奇魔拉所睡的水晶搖籃,整首曲子充滿了奇異有趣的畫面與幻想氛圍,非常適合小朋友聆賞。(註:奇奇魔拉在傳說中,是一種居住在人類爐灶或地窖中以捕食老鼠為食的怪物,通常以女性形象出現,會製造噪音擾亂人們生活。)

第二首是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No.1 in E-flat Major, Op.107)》,由同樣出生於聖彼得堡的新生代大提琴家馬斯列尼可夫(Dimitri Maslennikov, 1980-)擔任主奏,其詮釋平實、遊刃有餘。而提及俄國本土作曲家與「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的淵源,可從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談起,因為在其過世前六天,柴可夫斯基還親自指揮「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首演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悲愴交響曲(Symphony No. 6 "Pathétique" in b minor, Op. 74)》,之後,包括蕭士塔高維契與普羅高菲夫(Sergey Prokofiev , 1891-1953)等多位俄羅斯作曲家的許許多多作品都是由「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來首演,其中,蕭士塔高維契一生所創作的十五首交響曲中,幾乎都是由「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進行世界首演,不僅如此,他更將《第八號交響曲(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Op.65)》獻給這個樂團。

泰密卡諾夫的指揮風格於下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第二號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e minor, Op.27)》 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此闕交響曲本有著巨大能量的熱情與深情浪漫的特質,而在泰密卡諾夫的的指揮下,「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不僅呈現出濃郁的俄羅斯風情,更有著拉赫曼尼諾夫敏感豐富的心靈特質,讓人彷彿做了一場絢麗多彩的異國之夢。


延伸閱讀: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

當今古典吉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族,莫過於來自西班牙的羅梅洛(The Romeros)了,因此也有人稱他們為吉他界的「皇族」,德國《萊比錫人民報(Leipziger Volkszeitung)》更形容「羅梅洛家族之於古典吉他,正如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於歌劇」,因此不論是吉他愛好者或是古典音樂的聽眾,相信都多多少少聽過羅梅洛家族的經典錄音版本,2014年適逢貝貝‧羅梅洛(Pepe Romero, 1944-)七十大壽,特地率領「羅梅洛吉他四重奏(Romero Guitar Quartet)」來台獻藝。

Romero Guitar Quartet (第二代)
而「羅梅洛吉他四重奏(Romero Guitar Quartet)」的歷史要從大家長塞雷多尼歐‧羅梅洛(Celedonio Romero, 1913-1996)談起。塞雷多尼歐‧羅梅洛雖然出生於古巴,但父親是西班牙建築師。塞雷多尼歐從小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曾進入馬德里皇家音樂學院(The Madrid Royal Conservatory)就讀,之後並師事「近代吉他之父」泰瑞加(Francisco Tarrega, 1852-1909)的學生佛迪(Daniel Fortea, 1878-1953)與知名作曲家圖瑞納(Joaquin Turina, 1882-1949 ),22歲時在馬德里舉行個人獨奏會,遂聲名漸起。

西元1958年,塞雷多尼歐‧羅梅洛與長子塞林‧羅梅洛(Celin Romero, 1936-)、次子貝貝‧羅梅洛以及么兒安傑‧羅梅洛(Angel Romero, 1946-)等四人,用少見的吉他四重奏形式,共同組成了「羅梅洛吉他四重奏」,之後更以精湛的演奏技巧與詮釋征服全世界樂迷的心,也吸引作曲家托羅巴(Federico Moreno Torroba, 1891-1982)、羅德利果(Joaquin Rodrigo, 1901-1999)與帕洛莫(Lorenzo Palomo, 1938-)等人紛紛為其創作吉他音樂,尤其是西班牙國寶級作曲家羅德利果和羅梅洛家族的淵源非常深,羅德利果於1966年為雙吉他所寫的《牧歌協奏曲(Concierto Madrigal for 2 Guitars and Orchestra)》就是由貝貝‧羅梅洛和安傑‧羅梅洛於1967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舉行首演。此外,羅德利果也在1967年特別為羅梅洛家族創作了四把吉他合奏的《安達魯茲協奏曲(Concierto Andaluz)》。

1990年,安傑‧羅梅洛離團,由塞林‧羅梅洛的兒子塞林諾‧羅梅洛(Celino Romero)遞補叔叔的位子,而在1996年,塞雷多尼歐‧羅梅洛逝世後,安傑‧羅梅洛的兒子利托‧羅梅洛(Lito Romero)也代爺爺上陣,組成了第二代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半世紀以來,羅梅洛家族祖孫三代不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錄音,其巡迴世界演出更超過三千場,為古典吉他領域寫下了歷史新頁。

Romero Guitar Quartet (第一代)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此次來台演出曲目包括:選自作曲家恰皮(Ruperto Chapi, 1851-1909)《鬧事者(La Revoltosa)》中的〈前奏曲(Preludio)》、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 1743-1805)《第四號吉他五重奏(Guitar Quintet No.4)》當中的〈序奏(Introduction)〉與〈方當果舞曲(Fandango)〉、托羅巴的《版畫(Estampas)》、貝貝‧羅梅洛所創作的《加的斯到哈瓦那(De Cadiz a la Habana)》以及基梅內斯(Gerónimo Gimenez, 1854-1923)的《路易斯‧阿隆索的舞蹈(El baile de Luis Alonso)》,合奏中四人皆展現高度的默契與技巧,並重視聲部的均衡和諧。

此外,塞林‧羅梅洛則是獨奏了魏拉‧羅伯士(Heitor Villa-Lobos, 1887-1959)的《第一號前奏曲(Preludios No.1)》與《第三號前奏曲(Preludios No.3)》。貝貝‧羅梅洛也演奏阿爾班尼士(Isaac Albeniz, 1860-1909)《西班牙組曲(Suite Espanola)》中的〈亞斯突尼安的傳說(Asturias-Leyenda)〉、〈塞維亞舞曲(Sevilla)〉,貝貝‧羅梅洛也與塞林‧羅梅洛二重奏《格拉納達(Granada)》這首曲子。

而第三代的塞林諾‧羅梅洛則演奏塞雷多尼歐‧羅梅洛的《安達魯西亞組曲(Suite Andaluza)》〈幻想曲(Fantasia)〉中的「第一號舞曲Dance No.1」,也與利托合奏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12首西班牙舞曲(12 Danzas Espanolas)》中的〈第二號舞曲「東方」(Dance No.2  "Oriental")〉與〈第五號舞曲「安達魯茲」(Dance No.5 "Andaluza")〉。

綜觀此次「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所帶來的作品,皆是古典吉他界重量級的曲目,因此對於吉他愛好者與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場非常棒的經驗觀摩。只見老一輩的羅梅洛們(塞林與貝貝),未受年齡太多的限制,充分展現了豐富音色、技巧與音樂性,也是年輕一代的羅梅洛們(塞林諾與利托)所要繼續修練的,但新一輩的羅梅洛們卻也表現了強大的企圖心與灌注新的思維想法,讓第二代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呈現出與時俱進的變化性,未來,羅梅洛家族會如何繼續發揚古典吉他音樂,就有待樂迷共同期待與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