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古典音樂中的大提琴協奏曲,有名的、好聽的其實並不多,因此掐指一算,大概很多人的答案都會一樣,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一定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首選,就連作曲家本人也曾說過除了《新世界交響曲》外,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的《大提琴協奏曲》。但究竟德弗札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有什麼魅力?這就要從大作曲家的初戀開始說起...。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
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會是既然愛上了,那就勇敢表白吧,至少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但善良的德弗札克卻選擇了沉默,並決定悄悄退出,將這一段青澀的初戀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因此這是一場始終說不出口的暗戀。
後來德弗札克娶了約瑟費娜的妹妹安娜,過著平靜幸福的家庭生活,直到三十年後,當時正在美國發展的德弗札克突然收到約瑟費娜的信,原來她近年來常臥病在床,由於她的丈夫長年在外地奔波,母親也已老邁,無法照顧她,她正過著苦悶寂寞的日子。德弗札克看完信後內心百感交集,他想到自己年輕時曾寫過一首約瑟費娜非常喜歡的歌曲《讓我獨處(Leave me alone, op.82)》,於是德弗札克節錄了部分旋律,並發展譜寫成為《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也許年輕時深埋於心的情感,德弗札克從未曾遺忘過,因此當他接到約瑟費娜病逝的惡耗後,德弗札克立即又將第二樂章做了修改,使整首曲子更加盪氣迴腸,許多人都被如此深情的樂章所深深震撼與感動。
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與曲》創作於西元1894~1895年,也是德弗札克在美國時期(1892~1895)最後的作品,此曲並在1896年3月19日,由英國大提琴家史坦(Leo Stern, 1862-1904)於倫敦進行首演,德弗札克後來也將此曲獻給曾對獨奏部份有過建議的捷克大提琴家韋漢(Hanuš Wihan, 1855-1920)。
布拉姆斯也在聽過這首曲子後說:「我從來不知道大提琴協奏曲可以寫得這樣優美,不然我自己也會寫一首」。而如此優美、深情款款的音樂,竟出自於一名天生寡言木訥作曲家之手,而在成為作曲家之前,德弗札克還是一名領有屠夫執照的肉販,但經過情感的粹練後,那些曾有過的刻骨銘心,便轉化成為美麗的音符,而那些曾有過的痛苦,也在剎那間化為美好的心靈顫動,並使聆聽者感同深受。
這首曲子也許會觸動你內心深處塵封已久的記憶,如果你也曾像德弗札克擁有過永生難忘的戀情,你一定聽得懂大提琴在傾訴些什麼,這是首讓人只想要好好談場戀愛的音樂。
延伸閱讀:寂靜的森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