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阿爾罕布拉宮(上)

終於來到了朝思暮想的阿爾罕布拉宮,雖然城牆的外表在歲月的流逝中,從原本的紅色轉變為黃色,但仍不減巍峨的氣勢與細膩的工法,沒有親眼目睹,其實不易體會也難以說明,伊斯蘭建築技法之高超實遠超過想像,我懷著敬畏與感動,細細地感受每一分、每一秒邂逅的悸動與內心的澎湃。


西元711年,摩爾人將軍泰拉格趁西班牙內亂,便率領阿拉伯人和摩爾人軍隊由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後於714年滅亡西哥德王國,佔領托羅薩,而西班牙居民為抵抗阿拉伯人入侵,隨後便建立許多「堡壘」(西班牙語稱為「卡斯提爾」)。


到了1212年,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八世率領諸國聯軍在托羅薩戰役中擊敗摩爾人,此後摩爾人在西班牙勢力漸衰。1236年時摩爾人在西班牙的領土只剩下格瑞納達,並於1238年宣布格瑞納達獨立,之後摩爾人便開始建造「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阿拉伯語الحمراء 意:紅宮),並於1358年峻工。


後來,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妻子卡斯提爾女王(伊薩貝拉一世)於1492年率領軍隊征服格瑞納達,完成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摩爾人從此被趕出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也成為一座「廢宮」。


 
阿爾罕布拉宮建於1238年至1358年間,由當時統治的北非摩爾人所建,是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因此處處可見回教風格的長廊、拱門、浮雕以及小而美的花園景觀。


阿爾罕布拉宮位於地勢險要山上,宮牆外圍由30米高的石砌城牆,院落組成複雜,但主要建築群分為二:一為「石榴院」,另為「獅子院」,其中「獅子院」以輕巧的券廊與雕有十二隻獅子簇擁之噴泉而著稱。


阿爾罕布拉宮為伊斯蘭教世俗建築與造園技藝完美結合之建築代表,並於1984年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圓形建築包圍的廣場,只要站在中間輕輕拍手,回聲彷彿在瞬間被放大成無數倍音量,反射迴響於耳際時,讓人感到十分神奇,也佩服當時摩爾人對音響的觀察與知識轉化為建築上的巧妙技法。


阿爾罕布拉宮是座令人心蕩神馳的建築,到此一遊不僅感慨時光之白雲蒼狗,更能深刻體會人類能力所創造之不朽與永恆。



延伸閱讀:阿爾罕布拉宮(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