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庫特‧馬殊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

還記得去年(或前年?)興沖沖地聽了兩場「巴黎交響樂團」來台演出後,卻換來心底深深地失望,當時還一直思索這個世界級優秀的樂團,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而問題到底出在哪?因此當聽聞名聲較不及「巴黎交響樂團」來得響亮的「法國國家交響樂團」要來台灣時,心中並無太多的期待,老實說真的是因為庫特‧ 馬殊(Kurt Masur)才買的票。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前身為「法國國立廣播交響樂團」,此次來台的重要曲目為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與《艾格蒙序曲》(台北場)、《費黛里奧序曲》(台南場)。

馬殊 對 《田園》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皆情有獨鍾,曾說自己「愛上了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因為它展現出其他樂團所沒有的可能性。和他們合作的《田園交響曲》,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美麗的風景」。但我個人覺得聽起來真的「還好」,平淡的風格,少了德國樂團常有的厚重札實感,反而有些聽不習慣。此外,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色無一般法國樂團的華麗質感,也少了自己的個性,因此整體的感覺「相當普通」,感受不到較為深刻的內涵。

雖 然感覺馬殊想要打造一座美麗、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但感覺上有點像是沒有受過傷、吃過苦的少年,卻表現出對人生的淡泊寡欲,這實在有些難以說服我的耳朵與感覺。因為耳疾的痛苦與掙扎,貝多芬一度曾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當他走進了維也納的森林後,卻更積極擁抱自己的人生,沒人能明白他當時心理的轉折,為什麼貝多芬寫下海里根遺書後,反而創作出更多的音樂,而這個音樂史上的大秘密,大概也只有大自然和上帝知道吧。

由於 我 只 聽了上半場,因此無法對《英雄》做出評論,但一場好的演出,影響因素實在太多,有時真的很難預估究竟呈現出來的結果會是如何,也許指揮與樂團加在一起進而 產生的微妙化學反應,就像情人般,沒有相遇或真正在一起過,任誰也無法預料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