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舊金山交響樂團

睽違了25年之久,在麥可‧提爾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 1944-)的領軍下,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於11/10、11/11連續兩天再度來台灣演出。

Michael Tilson Thomas
在洛杉磯(Los Angeles)長大的麥可‧提爾森‧湯瑪斯,自西元1995年起開始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而除了指揮外,近年來也積極發表音樂創作,並於2010年榮獲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1961-)總統所頒發的美國「國家藝術獎章(The National Medal of Arts)」。

舊金山交響樂團於1911年首次公開演出後,歷年來許多重量級的國際指揮皆與之合作過或擔任樂團的音樂總監,但舊金山交響樂團最膾炙人口的成果即藉由樂團所成立的廣播電台,多年來將樂團的現場演出播送至全美各地,並全力推動 "Keeping Score" 計畫,建立平易近人的多媒體教育平台,讓不同年齡和階層的民眾都能輕易接觸古典音樂。

王羽佳
舊金山交響樂團此次來台,也邀請了中國新生代鋼琴家王羽佳(Yuja Wang, 1987-)合作演出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Sergey Prokofiev , 1891-1953)《第二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g minor)》(此為11/10上半場曲目)。普羅高菲夫在20多歲時便寫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D-flat Major)》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作曲家似乎對後者充滿更多的期待。普羅高菲夫曾表示「因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被批評為流於膚淺並充滿一種特定性的 "運動性",讓我在創作《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時致力於增加樂曲的深度(The charges of surface brilliance and a certain 'soccer' quality in the First led me to strive for greater depth of content in the Second)」。

因此普羅高菲夫不僅力圖呈現《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意境,也在技巧上增添困難度,而如此充滿挑戰性的作品,在王羽佳的詮釋下多了些華麗的色彩,充滿柔美的詩意與對話性的隨想元素,並兼具理性的震撼氣勢與感性的含蓄內斂。

11/10音樂會下半場曲目為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第二號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e minor)》。《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1 in d minor)》首演的失敗,曾讓拉赫曼尼諾夫心理飽受創傷,甚至曾有一段時間無法提筆創作,然而作曲家在重新找回自信,隔了數年後所發表的《第二號交響曲》卻深受世人喜愛,直到今日此曲常被演奏或是灌錄成唱片來發行。

San Francisco Symphony

而在麥可‧提爾森‧湯瑪斯與舊金山交響樂團的詮釋下,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也展現了不同的風情,迥異於俄式神秘陰鬱的特質,舊金山交響樂團所帶來的狂野熱情與抒情浪漫,充滿了新世代的聲響與遐想性格,重新創造了這首經典曲目的獨特個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