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索格霍廣場 |
塞哥維亞於西元80年被羅馬人毀壞而後重建,故稱為「羅馬古塞哥維亞城」。之後歷經阿拉伯人統治,並於1079年由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收復,而著名的伊莎貝拉女王(Isabel I la Católica, 1451-1504)也在1474年於此登基,至此塞哥維亞也進入政治與經濟的繁榮時期。西元16世紀時,塞哥維亞以由摩爾人引進的服裝紡織業而聞名於世,然而到了16世紀末,塞哥維亞卻因瘟疫而走向衰落,19世紀時才恢復繁榮。
矗立在阿索格霍廣場旁的古羅馬水道橋 |
塞哥維亞的建築是現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之一,建築約建於中世紀晚期(11~12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而早在中世紀所修建的道路網即構成了棋盤式的城市佈局,並在阿索格霍廣場(Plaza del Azoguejo)處交匯。阿方索六世於1088年建造環繞整個古城的城防系統也被完好保存至今。此外,塞哥維亞的建築也展現了複雜的歷史現實,羅馬式的教堂、穆德哈爾(Mudéjar)風格的房屋以及基督教與猶太教不同的文化風格,皆和諧共存於塞哥維亞城。
古羅馬水道橋(Acueduco Romano)是西班牙境內最雄偉、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古建築遺跡,更是塞哥維亞城徽的象徵。據推測水道橋是西元一世紀下半葉到二世紀上半葉的產物,也就是約建於古羅馬圖拉真大帝(Marco Ulpio Traiano, 53-117)時期。水道橋的主要功能是將北部山區所匯流而下的河水,疏導至城鎮週邊供人們使用。
古羅馬水道橋取材自瓜達拉馬山脈的花崗岩,並從土黃色花崗岩幹砌(不用灰漿)而成,因此十分堅固。水道橋全長728公尺,分上、下兩層,距離地面為7至28.8公尺不等,輸水道則是被128根柱子支撐著。特別的是水道橋採雙層拱洞構成,並用167個拱洞支撐,氣勢非凡,是塞哥維亞人最驕傲的象徵建築。而站立於水道橋下仰望,或是登上旁邊的階梯,於高處來個近距離接觸,都使人有時空錯置之感,其宏偉卻簡單的設計,除了讓人不敢置信水道橋已有兩千年歷史外,更由衷讚佩先人了不起的智慧與工法。
羅馬人當初建造水道橋的目的是將18公里外的冷水河(Fuente Fría)河水引入城內飲用,水道橋的輸水道頂端是水渠,水流在途中會過濾掉一些泥沙,為此,古羅馬工程師開通了平均坡度為1%的運河,但唯一的天然障礙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爾河,為了跨過這一天塹,到達城市坐落的堅固岩層,於是他們工程師不得不採用大塊磚石,分為四部分來建成。
15世紀末時,主教曾命令修整古羅馬水道橋,之後便一直沿用至今。但於1929~1930年間,水道橋頂部被改建為水泥槽,原建物遭受破壞。而在20世紀時,水道橋受汽車污染損害,花崗岩受到侵蝕,並於1997年進行修復。
而完全不用水泥,僅憑精準堆疊技術所建造的古羅馬水道橋,以及在不同時期所建立、擁有多元文化的塞哥維亞舊城,也在1985年被聯合國遴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塞哥維亞的優雅氣質與今昔並現的衝突美感更讓人流連忘返。
塞哥維亞街道後方高聳的古羅馬水道橋帶來超現實感 |
延伸閱讀:阿爾卡薩城堡與塞哥維亞大教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