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德布西《牧神之笛》

Tom Slemen《Pan in Childwall》
《牧神之笛(Syrinx)》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於西元1912年為好友穆雷(Gabriel Mourey, 1865-1943)的戲劇《生靈(Psyché)》所創作的配樂,但不是用排笛(Panflute)來演奏,而是用長笛(Flute)獨奏來表現,具有濃厚的抒情與幻想風格,需要高度的演奏技巧。

德布西將此曲呈獻給法國長笛演奏家胡雷利(Louis Fleury, 1878-1926),《牧神之笛》於1913年12月1日進行首演,穆雷當時邀請胡雷利在幕後現場吹奏樂曲,胡雷利日後也常在自己的獨奏會中演出此曲,將其發揚光大,但據說胡雷利獨佔《牧神之笛》的手稿不外傳,讓其他的長笛演奏家無法親近,直到十四年後胡雷利過世之後《牧神之笛》才被出版,由於德布西本人手稿已
Claude Debussy, 1862-1912
失傳(一說為德布西之親筆簽名手稿現收藏於布魯塞爾),所以當初出版的版本便沿用至今。此外,《牧神之笛》後來也改編成為薩克斯風(Saxophone)的標準曲目。

德布西充份運用長笛的歌唱性與表現力,讓這首神話色彩濃烈的作品,充滿了神秘迷離的氛圍。有些學者認為《牧神之笛》是劇終牧神潘臨死前的哀歌。《牧神之笛》的節奏複雜多變,頗具即興色彩,挑戰著長笛演奏家的實力,是長笛音樂史上的重要珍品。

而以牧神潘為故事背景所書寫的音樂,《牧神之笛》並非德布西的第一首創作,德布西早在1894年就已寫下著名的管弦音樂《牧神的午後奏曲(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曲中也以長笛獨奏旋律代表潘的形象,讓流傳已久的牧神故事也能在音樂世界中繼續傳頌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