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看史博館的梵谷展之前,就一直在想為什麼自己不那麼喜歡梵谷的作品,而世人又為什麼那麼喜愛他?
認真地把書架上的梵谷傳拿下來看第二次,但隔行真的如隔山吧,書中所描繪梵谷的習畫歷程,對我而言真的需要「很大的想像力」,但書中提及梵谷於巴黎時期,曾與弟弟西奧多次一同觀賞華格納的音樂會,後來梵谷提及自己「深深地感受到華格納作品中音樂與色彩的關係」。其實那時的梵谷正在自修「色彩學」,他承認自己對「色彩」不夠了解,並虛心地蒐集各種資料努力學習。
對一個「業餘」的畫家而言,梵谷真的、真的很認真很努力。同一種題材的畫,他常常畫了好多幅,而對於自己所崇敬的前輩林布蘭與米勒的作品,他更是札實地臨摹再模仿,絲毫不以為意。他常自掏腰包請農民、工人當模特兒,畫下他們髒破的衣服與粗壯的身體線條,只因他深深迷戀勞動者的真實。
梵谷並非從小習畫,在27歲時才決定以畫家做為終身職業,然而短暫37載的生命,卻遺留下二千多幅畫作。梵谷雖曾短暫受過正統的學院訓練,作品但卻常被老師「糾正」。仔細觀看梵谷的真跡,會發現梵谷超人一等的同理心,他非常能感受勞動階層生活的困苦,他想替他們傳達生命最真實的存在,在於謙卑的生活。
梵谷曾繼父業當過牧師,後來他將佈道的會所,用來接濟貧苦無依、沒有住處的人們,被教會發現因而被逐,由此可見他的善良。而他的敏感更展現在他每一幅畫作中,幾近危險的用色與構圖,顯露他瀕臨瘋狂的內心世界。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不相信任何人,卻又渴望有人能了解他的靈魂。
梵谷《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小路》 |
我在梵谷的「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小路」畫作前駐足良久,發現原來梵谷真跡的顏色實在太棒了,他的用色大膽,但一點都不危險,與我之前所看到的複製畫完全不一樣,而畫作中所呈現的「和諧感」,只有觀看真畫才能真正感受得到。
我對梵谷有了重新的認識與了解,那你呢?你喜歡(不喜歡)梵谷的畫嗎?為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