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與跨界流行音樂界皆如魚得水的帕爾曼,出生於以色列(Israel),雖自幼不幸罹患小兒麻痺而導致雙腿不良於行,但4歲時從收音機聽到小提琴音樂後,便開始學習這項樂器,13歲時應美國電影節目之邀現場拉奏小提琴,從此一炮而紅。帕爾曼除廣開音樂會與樂迷直接交流外,也以從不自我不設限,積極廣納各界曲目之學習方式,吸收融合成為其獨特魅力與風格,並縱橫於唱片錄音中。
Itzhak Perlman |
帕爾曼進一步表示「指揮、教學與演奏應是互為相長,因為在這三個不同範疇中,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聆聽能力,而這三者彼此間也都有相互激勵之作用,能促使另一方面更加進步」。另外,帕爾曼也在此次訪台記者會中也談到自己學音樂的祕訣就是「學得愈慢愈好。學得慢,忘得也慢;學得愈快,忘得也愈快」。也許帕爾曼正因一向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因此其精湛優美之琴藝,不僅擄獲眾多樂迷的心,且五度榮獲葛萊美獎之肯定,更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翻開此次音樂會節目手冊,帕爾曼上半音樂會場曲目為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第32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32)》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7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7)》。下半場節目單上則只列了一首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的《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1)》,並寫有一句「其他曲目將於舞台上公布」,霎時讓人倍感神秘與好奇不已。
而就在眾人的期盼下,帕爾曼「開著」他的電動椅,快速從舞台左方進入,只見他熟練地操控著方向,將座椅面對觀眾後再放下雙腳,並與大家點頭致意,隨即開始演奏曲目。帕爾曼所拉奏的每一個音、每一樂句就像呼吸一般自然,他的運弓是如此地順暢與自在,他的詮釋是如此地理所當然,而在他的音樂中,不僅會讓大腦自動停止分析作曲家與樂派之特色,也會讓人忘了音樂本身的存在,而帕爾曼的音樂已不存在所謂的邏輯、理性與情感,因為所有皆已合而為一,但他卻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人訴說著音樂的語言,也彷彿是作曲家的化身,向你開誠佈公地坦白所有的想法與心緒,卻又不帶給你任何壓力,此時什麼莫札特、貝多芬或是聖桑皆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只想聽音樂告訴你什麼,而這也讓我體會到人與琴之間的另一種境界。
Rohan de Silva |
安可曲則是帶來義大利作曲家巴濟尼(Antonio Bazzini, 1818-1897) 的《妖精之舞(Dance Of The Goblins)》,此曲本是小提琴炫技名曲,而在帕爾曼出神入化的快速弓法下,也讓人忘了此曲本身之高難度,就在聽眾心中暗自響起的連連驚呼聲中,帕爾曼與大家共同度過了美好的一晚。
此次帕爾曼與希爾法來台,兩人皆大讚台灣的食物美味,帕爾曼不僅愛上台灣的皮蛋,更表示「台灣的食物『超級』好吃」,而希望喜歡美食、熱愛生命的帕爾曼也能愛上台灣、更常來台灣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