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芬濟《田園詩曲》

二十世紀英國作曲家芬濟(Gerald Finzi, 1901-1956)一生熱愛聲樂創作,除了幾首室內樂與協奏曲外,芬濟的作品大多為聲樂類,如合唱、聖樂、室內樂歌曲與藝術歌曲等,一共寫有八十多首。

由於芬濟對英國文學興趣濃厚,並進一步將其轉化為歌曲中的歌詞,所以芬濟大部分的歌曲集皆具有詠嘆調的性格,其旋律與和聲處理也深受英國作曲家艾爾加 (Edward Elgar, 1857-1934)與佛漢.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的影響,充滿強烈的個人的色彩與英式語言的節韻與情感,而芬濟的室內樂作品則具有英國田園風格。

Gerald Finzi, 1901-1956
芬濟曾在西元1930到1933年之間,於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教授作曲法,並在1933年娶布萊克(Joyce Black)為妻。1935年,芬濟夫妻因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有感於世事無常,因此搬到倫敦郊區的漢普史特(Hampstead),芬濟在此一方面專心作曲,一方面也建立一座音樂圖書館,並專門復育、種植英國特殊品種的蘋果,而夫妻倆細心呵護的蘋果園,也象徵他們對土地與大自然的愛。

1939年冬天,芬濟與一群業餘的音樂家共同組成「紐貝利弦樂合奏團(Newbury String Players)」,此樂團之後也成為芬濟發表新作品的實驗樂團,直至1945年才解散。

而以歌曲作曲家聞名於樂壇的芬濟,其室內樂作品其實也非常動聽,芬濟完成於20年代末期的《田園詩曲(Eclogue For Piano And String Orchestra, op.10)》,原本是一首寫給鋼琴與管弦樂團合奏的作品,但芬濟生前將此曲修改兩次後獨立出來,卻一直沒有出版。直到芬濟過世後,他的好友佛格森(Howard Ferguson)與芬濟的遺孀與長子才將此曲手稿整理出版,並命名為《為鋼琴與弦樂團所作的田園詩曲》,並於1957年一場紀念芬濟的音樂會上舉行首演。



芬濟的《田園詩曲》以近代的音樂語法,充滿情感地描繪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大自然永遠的愛,而旋律中所飄散的淡淡哀愁,也彷彿是在山水畫布上,以薄水彩所揮灑出的暗色調,雖有陰影卻能透出自然光彩,並為風景帶來層疊與景深,分不清是以情寫景,還是以景寫情;是山水有情,抑或是人寄情於山水之中。

拉塞爾(John Russell, 1919-2008)曾評論芬濟的作品為「他的風格是如此不同於同時代的人,以致於在主流溪水中被認為是一灘平靜的死水,當時的人們認為總是要寫一些幾乎違反演出時快樂與聽起來愉悅的音樂作品。芬濟那裡有那麼多可直達心靈深處的道路,那兒有美麗、敏銳、純潔的手法與色彩,所有作品在一定小規模的慣語中可提供富麗的角落,而如此寬廣地給予我們一條達到音樂花園的捷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